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形成机制的公告经过上周末发酵,昨日在市场情绪面前予以反应。8月19日A股早盘,银行板块一度整体走弱。
分析人士认为,这或许是因为市场将新LPR机制解读为变相“降息”,认为银行净息差(NIM)将收窄,对于银行业绩走势的判断负面。但业内人士强调,LPR新机制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,但对银行短期财务影响较为有限。尤其是央行仅对增量贷款实施LPR替代、LPR 报价频率降低为每月一次等安排,可以缓释对银行的影响。
短期影响有限
【资料图】
新LPR的第一次报价尚未开启,有银行已宣布新增贷款定价要换“锚”。8月19日,恒生银行(中国)有限公司宣布,已与多家企业达成首批参考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定价的贷款。这批贷款总额近1.5亿元人民币,主要面向华北、华东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民营企业,将参考8月20日发布的新LPR定价。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,LPR新机制从长远来看意义更加重大,短期影响比较有限。因为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基本面、信用质量、盈利能力等,短期内贷款锚定标的的转换,并不会对信贷市场形成较强的冲击。
而且,央行也给出了相应的缓释安排,以避免对银行业务形成冲击。华泰证券李超认为,央行仅对增量贷款实施LPR替代,存量逐渐替代是为了缓释对银行的影响;LPR 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,主要是使银行、企业、个人对浮动利率有一个适应过程。
当然,挑战是存在的。中信建投杨荣认为,此次LPR新机制推进贷款利率并轨,而存款利率并轨依然尚未启动。其实质影响相当于一次非对称降息,贷款利率下降,而存款利率维持不变,从而降低存贷利差,降低行业的净息差。但他也强调,对银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非常有限,预计对全年净利润增速的冲击小于0.6%,影响只有全面降息冲击的20%。
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称,不排除银行利差会有下降的可能性,但是到底会不会降、降低多少、降得有多快取决于很多因素,很难马上就进行量化。
马骏认为,影响未来银行利差走势的因素包括:一是宏观经济情况,尤其是未来贷款需求是否旺盛;二是风险溢价;三是政策利率本身的水平和变化;四是新的传导机制落地速度,银行还涉及改进IT系统等工作,还要耗费一段时间。
考验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定价能力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资产负债结构合理、管理水平高,同时风险定价能力强的银行,受新LPR的影响较小。同时,新LPR将倒逼商业银行提升自身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。
“大行、股份制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更强,受冲击小,调整成本小;而中小农商行和城商行,预计政策调整成本更高。”杨荣表示。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,从中长期看,随着存量资产到期、面临重新定价,银行资产端的收益率可能会下行。这种情况下,资金端成本越高,利率敏感性越差,受到的冲击可能会越明显。
“从负债结构的角度看,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对更高。而除了资金成本,贷款成本还包括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。如果资产收益率下行,而这三项成本都较高,那么利润空间会受到很大影响。”曾刚表示,总体而言,中小银行这三方面的成本都较高。
曾刚说,未来银行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,增强负债管理能力。在负债端,适度增加主动负债占比,因为金融市场的资金敏感性较强,可以匹配资产端的利率下行;在资产端,则需要下沉客户、提升风险偏好,积极开拓长尾客户,以提高风险资产收益率。
“利率市场化之后,对于银行风险定价的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。”曾刚分析称,很多银行目前可能还不太具备这种定价能力,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竞争问题,“即使定价能够覆盖成本,但如果远高于其他银行,那也是没有客户的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