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子为:“诗圣”杜甫的成都足迹

2023-07-12 12:13:14 来源:封面新闻


(相关资料图)

作者: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(东区)六年级一班祁子为

成都草堂,是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。

杜甫是一代诗圣,忧国忧民,却怀才不遇。杜甫年轻的时候,曾胸怀大志意气风发,科举落榜又郁郁寡欢;后来,好不容易科举上榜,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如意。安史之乱,迫不得已舍弃家人,颠沛流离到成都,在浣花溪旁搭建茅屋,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。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,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。

几经修缮,留存至今的杜甫草堂,看着不大,不过绿植遮天蔽日,倒是个天然氧吧。小池塘里还有许多锦鲤,给人带来一种文雅的气质。我漫步在小路上,径直向杜甫的茅草屋走去。从门口往里一看,映入眼帘的不是多么精致的家具,而是一张古朴的榻。我不禁遥想当年,杜甫与友人们围坐榻前,一边喝着小酒、一边摸着胡子,纵论着国家大事,那场景定是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真实写照。想象杜甫在闲暇之余,遥望远方美景,便留下名篇: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;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”这首诗,应该是杜甫在心情很好时的即景之作。

他的卧室很简陋,扛不住太大风雨,难怪会写下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”这句话,其内心是多么无奈和纠结啊!在当时那种贫困、恶劣的境况下,杜甫竟然还能想着国家与人民,想着建功立业,用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赞誉诸葛亮的同时,也是表达自己的满腔热血。

离开杜甫草堂,心情其实很难平复。杜甫在成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足迹,更是留下了不朽诗篇。透过这些沉郁顿挫的文字,我亦能感受到他满腔的大志与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 关于我们 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  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