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关键靠人。近年来,城市副中心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目前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3808名,涉及种植、技术、管理、文艺、服务等方面,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激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日前,通州区2023年中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正式开班,来自区内的中级农村实用人才、实训示范基地负责人、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者等共50人参加培训。本次培训共5天,依据理论、实践、研讨三位一体的原则,将运用理论课堂、现场教学、星光课堂三位一体教学模式,突出实效性、互动性、参与性等特点,为参训学员呈上一份参与式、体验式、沉浸式的智慧套餐。培训将更好帮助学员了解京郊农业发展定位,熟悉城乡融合发展路径,提升品牌意识以及新媒体农产品营销技能等。
经过几年努力,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总数达到3808名,其中种植类人才2389名、技术类人才757名、管理类人才302名、文艺类人才245名、服务类人才115名。
唐人坊的创始人唐燕作为北京绢人技艺的传承人,在树立品牌的同时,创建了自己的“非遗”学院,努力打造“人才培养+产业化+市场营销”的全产业链条,帮助近千位妇女解决就业。唐燕说:“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,学员当中有农业、养殖方面的人才,而我是手工艺方面的从业者,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学习、互相借鉴,把学习成果运用到日常工作中,让工作更有成效。”
来自西集镇的杨帆是一名农村实用人才,她扎根基层多年,创办的东方紫园(北京)农业专业合作社内的特色农产品——紫优小麦及其系列衍生产品在京津冀颇有名气。“西集镇是两河流域冲积平原,地处农作物黄金种植带,有蒙金土壤,十分适宜小麦的种植。”杨帆将中科院二级研究员张正斌团队研发育种小麦——紫优小麦引入西集镇,她还在西集镇开设食品加工厂,促进紫优小麦面粉就地就近转化增值;将非遗面花商品化,并在通州区开设实体店,销售面粉、面花。紫优小麦作为面塑的原材料,让非遗面花不仅具有观赏性,营养也大大提高,带动了一批村民就业。
区委农工委副书记王岩介绍,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,通州区先后出台《通州区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工作实施意见》《通州区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办法》《通州区农村实用人才指导老师奖励办法》和《通州区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评选办法》等政策,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。联合区委组织部人才科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“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”,先后共有9名农村实用人才入选了“运河计划”领军人才,他们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,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通过开展“通州区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”评选,不断扩大基地规模,在37个区级实训示范基地的带动下,全区现已建成多个特色各异的镇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,带动周边近万名农民实现就业,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。在功能上,37个区级基地与重点园区相互呼应,凸显其示范引领作用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方向也更加多元化,实训示范基地和农业园区所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影响越来越重要。今年,实训示范基地共举办各种活动20余期,培训农民近1500余人次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