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 典
“金蝉脱壳”是一种在被动中争取主动的谋略,通常是以转移或撤退来摆脱敌人的计策。在《三十六计》中的原文为:“存其形,完其势;友不疑,敌不动。巽而止蛊。”此计本意是指蝉在成虫的时候,要蜕掉幼虫的外壳。比喻留下表皮作掩护,实际上暗中逃脱。两军对峙时,一方保持阵地原貌,摆出原地防御的态势,使友军不会产生疑惑,使敌人不敢贸然进攻。趁敌浑然不觉,秘密转移主力。
古代战例
三腾赚网网国时期,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,六出祁山,挥师北伐,始终未能成功,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,积劳成疾,病死军中,星陨五丈原。为防止蜀军退兵时遭敌追击受损失,诸葛亮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。
姜维遵嘱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,对外严密 *** ,暗中组织撤退,又命工匠仿照诸葛亮模样,雕了一个惟妙惟肖的木像,羽扇纶巾,坐于车中。
司马懿率魏军跟踪追击蜀军。姜维则派杨仪带部分人马大张旗鼓,列阵迎敌。魏军远眺蜀军,阵容严整,气势如虹,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,指挥若定,不知蜀军是否又有花招,不敢轻举妄动。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“诡计多端”,怀疑蜀军退兵乃诱敌之计,于是命令部队后撤,观察蜀军动向。姜维则趁魏军退兵的大好时机,迅速指挥主力转移。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,再想发兵追击,为时已晚,蜀军已安然撤回汉中,保存了实力。
现代战例
而在现代战争中,“金蝉脱壳”之计如果运用得当,甚至能够骗过拥有先进侦察装备的敌方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,美军在对一座伊拉克重要城市完成空袭后,美军侦察卫星发现城中大量民众蜂拥出城。美军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当地居民出逃躲避战火,没有采取相应甄别措施,将大量人员放出城外。待本想打一场艰苦城市战的地面部队发起进攻时,才发现该城几乎无设防。此时,美军才恍然大悟,此前出逃的“民众”中必定混有大量换上便装的伊军官兵。美军虽占领了城市,但未达成消灭伊拉克军队有生力量的目的,战果大打折扣,也给日后的占领控制埋下隐患。而伊军则运用“金蝉脱壳”之计,保住了有生力量。
计谋分析
“金蝉脱壳”用于军事,一般是指通过伪装欺骗蒙蔽敌人,撤退或转移,实现我方战略目标的谋略。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腾赚网网,为了保持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的主动,不能与对手死打硬拼,必须巧设疑阵,用计脱身,暗中转移力量,在不利态势下有效保存自己,方可另觅破敌良机。
此计的核心在于“脱”。“脱”,并非惊慌失措,消极逃跑,而是存其形,去其实,“走而示之不走”,稳住敌人,脱离险境。布置好惑敌之“壳”,是此计能否成功的关键。用假动作迷惑敌人,才能隐蔽自己“走”的真实意图。因此,“壳”的设计伪装一定要自然巧妙,同时还必须分析敌方指挥员的性格特点,因时、因地、因敌用谋,才可能取得成功。
东汉名将虞诩领军增援武都,遭到羌军重兵拦截。虞诩就地安营扎寨,摆出固守姿态,还放出风声,等后续援军赶来再出发。趁放松警惕的羌军分兵劫掠的机会,虞诩率部拔寨启程,昼夜赶路,并且每日增加军灶,伪装成不断有援兵会合之势,震慑追兵,抵达武都,最后击败强敌。宋朝时,毕再遇带兵与金兵对垒。在难以取胜的情况下,决定撤出阵地。宋军退兵时,在阵地上留下旗帜,将羊倒悬起来,使其前蹄位于鼓上,羊急蹄动,持续不断地击鼓,金兵误以为宋军仍在固守,数日不敢逼近。察觉异常时,宋军早已撤离。毕再遇“悬羊击鼓”,也是运用“金蝉脱壳”计谋的典型范例。可见,“脱壳”之法多种多样,本质都是运用诡诈之术迷惑敌人,伪装和掩护真实的行动企图。
必须强调的是,“金蝉脱壳”往往是在不利甚至危急关头运用的试图变被动为主动的军事计谋。但倘若对形势分析不透、判断失误、筹划不周,或者行动时手段不够高明、细节出了纰漏等,都可能被对手识破,遭到重创。姜维根据诸葛亮临终时的周密安排,运用此计骗过司马懿,腾赚网网成功退回蜀国。后来姜维亲自带兵北伐时,对阵魏国大将邓艾。魏军防守严密,无懈可击,姜维于是又想运用“金蝉脱壳”之计,命副将每天派固定的百人轮流放哨,伪装就地驻防,自己亲率主力偷袭南安。却不料邓艾观察细致,看出蜀军每天进出的哨探来来去去就这一伙人,只不过换了衣服旗帜罢了,进而判断出蜀军主力动向,巧妙设伏,大败姜维。
现代条件下,“金蝉脱壳”仍有现实指导意义。对情报作出正确判断是实施战争指导的之一个环节。然而,正如哲学上讲的,现象比本质更加丰富多彩一样,战争中的“示形”,远比对抗双方的实际企图更加奇妙莫测。高科技侦察手段虽然能帮助人们看到“山那边的事”,却不能保证人们看懂对手的企图。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轻易放走伪装之敌的教训启发我们,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往往可以让包括“金蝉脱壳”在内的许多传统计谋焕发新的时代光华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浙ICP备2022016517号-4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